掃描儀(英文為“Scanner”)是誕生于80年代中期的一種新興的計算機外部輸入設備,港、澳、臺地區和國外的華人稱之為“掃描器”或“掃描機”。它的出現使計算機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用戶計算機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產品更新周期不斷縮短,高速度、高精度、大存儲量的計算機產品紛紛上市,為掃描儀的迅速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因為掃描儀可將大量文字、數字和豐富多彩的圖像信息一次輸入并高速處理,從而倍受剛剛興起的以圖象處理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多媒體市場的青睞,從而掃描儀產品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計算機“明亮的眼睛
從國際市場來看,作為計算機的標準輸入設備,鍵盤與計算機的配比率幾乎是100%,鼠標與計算機的配比率也已幾乎達到了100%。而正處在高速發展期的第三種標準輸入設備---掃描儀也正在迅速普及。據統計:上世紀的90年代中期微機與掃描儀的配比率已達到26%,歐美等發達國家為32%,亞太地區,如:日本、臺灣均為12%
當時鑒于我國是正處于發展之中,計算機應用水平總體水平相對還較低,計算機的裝機量與世界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而掃描儀的應用起步也比較晚,市場規模較小,掃描儀的應用和裝機量,相對而言都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這種水平與正在飛速發展的大規模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是很不適應的。當然這一發展進程所產生的巨大需求是促進掃描儀發展的最大動力。令入可喜的是,近幾年國內計算機的裝機量開始大量增加,并在較長時期內都會保持高速增長趨勢。掃描儀本身的性能價格比也在不斷升高,一切都為掃描儀銷量的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掃描儀終究會發展成為計算機不可缺少的輸入設備。
掃描儀發展的歷史雖不長,但其技術發展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已形成各種不同類型、不同檔次的系列產品,和全面滿足不同應用領域用戶的要求,在產品類型方面已形成從小到大的完整的產品系列,形成高中低檔的全面配套。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