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標簽是RFID的俗稱,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術語為射頻識別,電子標簽技術(射頻識別)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是當前基于電子技術的幾類主要電子標簽的原理及其應用開發技術。射頻識別系統通常由電子標簽(射頻標簽)和閱讀器組成。其中包括歷史久遠的穿孔卡、射頻識別(RFID)技術和非接觸IC卡,以及條形碼、磁卡和接觸式IC卡等。
電子標簽的制作及封裝概述:
作為終極產品,智能標簽不受“卡”的限制,形態材質也有多姿多彩的發展空間。
它的產品分三大類:標簽類、注塑類、卡片類。
1.標簽類:
帶自粘功能的標簽,可以在生產線上由貼標機揭貼在箱、瓶等物品上,或手工粘在車窗(如出租車)上、證件(如大學學生證)上,也可以制成吊牌掛、系在物品上,用標簽復合設備完成加工過程。產品結構由面層、芯片線路(INLAY)層、膠層、底層組成。面層可以用紙、PP、PET作覆蓋材料(印刷或不印刷)等多種材質作為產品的表面;芯片線路(INLAY)有多種尺寸、多種芯片、多種EEPROM容量,可按用戶需求配置后定位在帶膠面;膠層由雙面膠式或涂膠式完成;底層有兩種情況:一為離型紙(硅油紙),二為覆合層(按用戶要求)。成品形態可以為卷料或單張。
2.注塑類:
可按應用不同采用各種塑料加工工藝,制成內含Transponder的籌碼、鑰匙牌、手表等異形產品。
3.卡片類:
3.1.PVC卡片
相似于傳統的制卡工藝即印刷、配Transponder(INLAY)、層壓、沖切。可以符合ISO-7810卡片標準尺寸,也可按需加工成異形。
3.2.紙、PP卡
由專用設備完成,它在尺寸、外形、厚度上并不作限制。結構為面層(卡紙類)、Transponder(INLAY)層、底層(卡紙等)粘合而成。
應用中將電子標簽附著在待識別物品上,作為待識別物品的電子標記。閱讀器與電子標簽可按約定的通信協議互傳信息,通常的情況是由閱讀器向電子標簽發送命令,電子標簽根據收到的閱讀器的命令,將內存的標識性數據回傳給閱讀器。這種通信是在無接觸方式下,利用交變磁場或電磁場的空間耦合及射頻 信號調制與解調技術實現的。 電子標簽產業鏈包括標準制訂、芯片設計與制造、天線設計與制造、芯片封裝、讀寫設備開發與生產系統集成和數據管理軟件平臺以及應用系統開發等幾個方面。
優勢:
1.RFID電子標簽對水、油和化學藥品等物質具有很強抵抗性。
2.信息的讀取上并不受電子標簽尺寸大小與形狀限制,不需為了讀取精確度而配合紙張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質,而且,RFID電子標簽正往小型化與多樣形態發展,以應用于不同產品。
3.RFID技術識別相比傳統智能芯片更精確,識別的距離更靈活。可以做到穿透性和無屏障閱讀。
4.RFID電子標簽可以重復地新增、修改、刪除內部儲存的數據,方便信息的更新。
5.內部數據內容經由密碼保護,使其內容不易被偽造及變造。